有人说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从小就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。你认同这句话吗?
非常赞同这句话。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其实并不太多。
读万卷书是理论,行万里路是实践。两者都做好,才是真正客观的认识了解世界。
但很多家长把行万里路当成简单的旅行,见过了当地的景点,吃过了当地的美食,就算是行了路。开阔眼界是其一,感知当地的人文环境和风情,并从中得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才是真正的行万里路,也才是真正对读万卷书的实践过程。
我家孩子以前出去旅行最多就是起到了开阔眼界的作用,到处走走看看吃吃就算是到此一游了。后来我们引导她自己做旅行规划,首先立项,准备去哪儿玩?为什么?然后规划行程,预定酒店等,最后写出旅行日记。这样做的结果之一:地理成绩蹭蹭上升。
举个例子:
我们去大观园,她会根据事先做出的行进线路去对比红楼书中和实物,从而更立体的认识某个人物。我们去美国,她会针对披萨的价格去探索美国饮食文化。
她学了《趵突泉》,我们就去济南;学了《桂林山水甲天下》,我们就去广西......每到一个地方,她必定要求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工具,她曾惊叹成都的公交车站,电子屏滚动着公交车到站信息。她说北京都没有😂
行万里路不仅是用脚去丈量,更是用心去感受。祝愿天下的孩子都越来越好!
非常认同。我是这个谚语的受益者。
孩子是个非常皮的男孩,在小学二年级时,我带他去了美国塞班岛旅游,让他完全地置身于一个全英语生活的环境中:到餐厅吃饭点菜需要讲英语,到便利店买东西需要讲英语,到酒店办理入住需要讲英语,租车出去玩需要讲英语。不会讲英语,基本生活是无法进行,同时会受到很大影响。
之后在他成长期间,我们陆续带他去了亚洲及欧洲的部分国家,使他除了对生活地广州以外的国度的人闻生活环境,有了一个切身的认知及体验。
这些体验活动,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:在整个小学及初中阶段,他是非常自觉,且认真地学习英语,特别是口语交际,相比其他孩子,他更敢于开口说,开口讲。我完全不需要像其他孩子的妈妈那样,费尽唇舌去督促他背单词,开口练。
其实走万里路,我的理解是,让孩子在认知上,有更多的真实体验及实践,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人生经历,形成属于他自己的思想,对事物有他自己的理解,从而影响及塑造属于他自己的行为模式。
与其让孩子,仅仅是通过我们的口,去听闻这个大千世界(最可怕的是,有时大人们自己也没见过,没经历过的世界),然后再通过孩子自己不成熟不全面的想象去理解这个世界,倒不如让他自己去摸,去听,去感受。
有条件,一定要让孩子带着一颗探索的心,去走万里路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很经典的语句,当然认同。带孩子出去旅游,亲近大自然,了解社会,是为了见多识广,开阔眼界,去体验异地异国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。读书是学书本里的知识,行路是生活实践。书本知识是实践的总结,又回到实践中去,为实践服务。人生不管哪个阶段,读书行路一路走来,就要活学活用。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,化为自己的东西。还有,情商重如智商,情商高的人乃至几十年中经历过的人,事,物中有意义的哪怕最平常的一件小事或一句简单的话都能记在心里,随时用来当指路明灯,鼓励充实自己,或批评自己,我自己情商不是太高,但是深有体会。情商高的人有很高的亲和力,随时随地都可以融入到环境当中,把所见所闻都收获归自己。这样,读万卷书行百里路就够了。否则,行万里路就白行了,例如:带孩子出去旅游,孩子兴趣盎然,情绪饱满,一定会对自然风光,人文地理很感兴趣,就会心旷神怡,受益匪浅。,如,孩子对环境冷若冰霜,只低头玩手机,那还不如在家玩手机。我认为,对于孩子,一定要引导他热爱生活,会生活比学习成绩高分数更重要。读书规读书,行路就是生活。说《论语》是孔子教学,生活的点点滴滴被他的学生记录下来汇编成《论语》,是生活中朴素简单的真理。可知至圣先师孔子是热爱生活,会生活的人。我认为行路就是生活,生活就是行路,会生活就是会行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