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?
张自忠与张治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,张自忠是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民族英雄,是伟大的英雄。
而张治中是个内战主义者,一看到败局已定,就当起了墙头草,当起了国民党的叛徒。张治中是国民党的军事重要领导人之一,在多年的国共内战中,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,无疑是国家罪人。
一些人不懂得什么叫真理,什么叫歪理,在本平台上胡说八道,吹嘘张治中是什么伟大的人物,对中国作了多少贡献之类的。
评价一个人,一定要实事求是,要从本质点出发,光说马屁话,奉承话,只能误导别人。
张自忠也是二战时,盟军中牺牲的最高将领,牺牲后追晋为陆军上将。重庆国民政府为其举办了国葬。
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,不太熟悉军史的读者,确实很容易搞错,特别是从人口中说出时,“中”与“忠”同音,“自”与“治”,一个不翘舌,一个翘舌音,普通话不准,或不仔细听,就容易混淆,妥妥的分不清楚,当然看文字时,就一目了然了,有时也会张冠李戴。
张自忠,是抗日名将,在第5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任上牺牲,生前是陆军中将,为国捐躯后被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二级上将,被评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
(张自忠陆军中将追授陆军二级上将))
张治中,也是抗日名将,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,率部参加上海“一·二八”之役,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;1938年,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,参加上海“八·一三”淞沪会战,生前本身就是陆军二级上将。
就军人生涯而言,作为西北军高级将领,张自忠显得更铁血,是典型的职业军人,曾在北平任职期间,被国民污为汉奸,备受各界责难,心情及其郁闷,就抱定“只求一死”之决心。
(在延安时的张治中)
作为集团军总司令,本可不必亲自率部出击作战,但张自忠已抱必死之心,一战于淝水,再战于临沂,三战于徐州,四战于随枣,五战于枣宜,终换得将军阵前亡,马革帼尸还。
而张治中将军,儒雅文质彬彬,具学究气质,本人对政治也特敏感,发动长沙“焦土政策”后,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,皖南事变后向J委员长上书,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,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。
(张治中陆军二级上将)
解放战争时,张治中将军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,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,与共产党代表在北平签订和平协定,遭国民政府拒绝后,遂接受了中共周恩来的恳劝留在了北平,并发表《对时局的声明》。
张自忠和张治中两位将军都是对国、对人民赤胆忠心的英雄,都是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学习的榜样。其中,张自忠是山东临清人,早年出于爱国情绪选择了投笔从戎,加入到了冯玉祥部,中原大战后被国民政府收编后,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;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人,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,后入黄埔军校任职,是正儿八经的中央军出身,不仅是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,也是深得蒋重用与信任的将领。
精忠报国,取义成仁——张自忠将军
张自忠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,出生于书香门第,不仅善于带兵,而且还从事过基层军官的教育工作,为西北军培养了不少中下级军官,其治军和练兵的才能,在当时军阀混战的时代已经为人称道,冯玉祥中原大战惨败后,西北军树倒猢狲散,只有张自忠第六师部是西北军残部中保留最完整的部队之一,可见张自忠的还是有一定的带兵才能。
冯玉祥下野出走后,蒋介石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北军残部的善后工作,于是全权交给了张学良负责整编,决定将残部缩编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,张自忠自愿拥护资历最高的宋哲元为军长,自己担任第38师师长,不久后国民政府整编陆军时,第三军番号该为了第29军,张自忠发挥自己的长处开始大力着手练兵。
九一八事变后,日军将侵略的脚步伸向了关内,张自忠也实现了精忠报国的愿望,在长城抗战之喜峰口战役张自忠一战成名,率部组织敢死队将大刀砍到日本侵略者的头上,受到了蒋委员长的盛情款待。虽然长城抗战失败,但张自忠打出了军人应有的威风,是民族的骄傲。
七七事变第29军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,当军长宋哲元率部撤出北平后,交给了张自忠一个艰难的任务,出面与日军周旋,令张自忠没想到的是因此而烙下了谩骂声。于是,满怀一腔热血的张自忠决心取义成仁,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自己正名,从此持续驰骋抗日疆场,三年多的时间里所向披靡、威震敌胆,最后壮烈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。
和平将军——张治中将军
张治中和张自忠将军年龄相仿,保定军校毕业不久后便加入到了黄埔军校,曾担任学生总队长及军官团团长等职,可以说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,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。在蒋介石单方撕毁双方合作后,近十年的时间里,张治中一直致力于军事教育工作,为国培养军事人才,所以人称黄埔军校的“红色将军”。
虽然政治理念和蒋介石不同,一贯主张和平与团结、枪口一致对外,除了痛击日本侵略者外,在几十年的内战冲突里从未亲手放过一枪一弹,所以人称“和平将军”。但这也不妨碍蒋介石对其的信任与重用,主要是张治中将军一生不贪恋军政大权,作为心腹,每次领兵作战完后都主动交卸兵权,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曾,因此对其格外的放心。抗战胜利后,张治中将军一直致力于和平建国,为国、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冯玉祥的西北军大战中央军,张自忠对阵张治中,张自忠的兵比张治中的兵能吃苦,把张治中揍跑了。
后来全局溃败,张自忠手里还有几千兵,昔日同僚纷纷投降蒋介石接受改编,他宁可北渡黄河接受张学良的改编也不投降蒋介石,算是对老长官冯玉祥尽到了一个“忠”字。
后来全面抗战,他的部队实际上是被歧视的,他殉国后,冯玉祥披露张自忠的部队拿到的给养只有中央军嫡系的五分之一。
事实上抗战初,张治中被认为是抗日英雄而张自忠则被认为是卖国贼,从七七事变之后的口碑是很差的,被骂汉奸的次数不要太多,但是枣宜会战用生命洗刷了汉奸的骂名,而且蒋为了抗战士气大加褒奖。
张治中军事上可以说平庸、没有什么亮点,日军进犯上海初期的时候,几万人的部队硬是拿不下日本一、二千人指挥部。
不过张治中为人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,君子交绝,不出恶声。他在任职国民党高官时曾数度谏言蒋介石,离开国民党后则从不批评蒋介石,这也可以看出他的德行。